- 2025-04-28 09:44:52·德国新冠疫苗事故数量近六百起
- 按照德国防疫机构罗伯特 科赫研究所(RKI)的定义,只有疫苗造成的健康损害超过6个月时,才有望被认定为疫苗事故。而且,该疫苗必须得到官方推荐或者法律强制要求。根据受损程度的不同,疫苗事故受害者有权获得相应的治疗、复建服务或者退休金补贴。
根据德国官方的统计,从2020年12月到2023年4月,德国8300多万居民中,有6490万至少接种过一剂新冠疫苗,其中接种过两剂的居民有5210万,接种总数则高达1 922亿。当时,包括BioNTech、Moderna、强生、阿斯利康在内的多款疫苗都获得了德国官方疫苗常设委员会(STIKO)的正式推荐;全国各州也纷纷出台法规,某些公共场所只允许完成疫苗接种的居民进入。
- 2025-04-26 21:35:53·研究:德国大学免费 留学生仍促进经济
- 国际学生选择来德国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国的大多数高校都不收取学费。当年来自埃及的大学生埃拜德(Younis Ebaid)于2021年搬到德国南部城市英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在该市的应用技术大学(THI)攻读汽车工程的硕士,现已毕业。这位28岁的软件工程师对德国之声表示,我当时的首选是英语国家,但学费实在是太贵了,德国是最实惠的选择。他说,我们每学期只需支付60欧元,这甚至比埃及的大学还便宜。德国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该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盖斯-托内(Wido Geis-Thöne)表示,这是研究中最大的意外发现:国际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已经对经济作出贡献,因为很大一部分人会半工半读。
不过,真正的挑战在毕业之后。一旦毕业,外国学生就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上就业市场。
目前,德国汽车行业正经历低迷阶段,何时走出低谷尚无人知晓。奥迪和大众汽车公司在过去几个月里都公布了裁员计划。
我刚到德国时,经济状况还不错,埃拜德回忆道,但等我2024年硕士毕业时,德国经济开始下滑。我花了8个月才找到这份全职工作。
在找工作期间,埃拜德通过在餐馆和酒店打工维持生计。但如今,埃拜德成为了一家印度跨国公司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该公司为德国汽车制造商提供软件服务。我很幸运,他说,这家公司是少数几个仍然能接到项目的企业之一。他还提到,一些同学已经找了一年以上,仍未找到工作。
- 2025-04-26 19:42:56·德语媒体:欧盟会走“亲华疏美”路线吗?
- 在德国,这一变化尤其令企业界感到振奋。一段时间以来,多家大型德国企业强化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宝马公司4月宣布将在面向中国市场的新车中采用中国公司DeepSeek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
大众汽车也提升了与小鹏等中国电动车制造商的合作力度,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新车型。奔驰则计划为中国市场推出一款搭载中国本土操作系统的新电动CLA车型。欧盟也调整了对华政策的措辞。四月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与中国达成了解决方案,以建立旨在防范贸易转向的预警机制。与此同时,欧盟贸易事务专员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 也宣布重新启动就供应链和市场准入问题而成立的联合工作组。
这一态度变化在乌克兰问题上也显而易见:过去曾严厉批评中国对俄罗斯提供经济支持的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现如今却邀请北京建设性地参与和平进程,同几个月前相比,语气有了明显的缓和。与此同时,北京的意图也变得非常明显,即利用美欧分歧,为自己打造靠谱伙伴的形象,并游说欧洲同华盛顿划清界线。 "
- 2025-04-25 07:47:43·“战争经济”:欧洲“和平愿景”是否面临风险?
- 从民用经济向战争经济的转变可能是渐进的,也可能是迅速的,具体要取决于形势的发展。
在二战期间,德国因提前策划战争,因而获得先发优势,而美国、英国及其他盟国因缺乏准备,不得不仓促应对。
如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情况类似。
俄罗斯显著提高了军费开支,加强了军工生产,并实施资本管制以限制资金外流。通货膨胀上升,政府也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维持国内经济运转。
相比之下,经济实力较弱的乌克兰处境更为严峻。由于乌克兰是被攻打的一方,因此不得不为生存而战,也在不断加大对战争的投入。据斯坦巴赫介绍,目前乌克兰将58%的预算用于军事开支。
与俄罗斯类似,乌克兰也动员了大量人力以支持战争,这使得许多经验丰富的熟练工退出传统劳动力市场。此外,在政府的要求下,许多工厂已改造为生产武器和弹药。
还有哪些国家处于战争经济模式?
由于持续的军事冲突,包括缅甸、苏丹和也门在内的许多国家也几乎处于战争经济模式。
- 2025-04-24 08:44:44·德语媒体:内忧外患的德国汽车业
- 在中国市场,宝马在第一季度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7%;大众旗下的高端品牌保时捷销量甚至暴跌了42%。在这个至关重要的亚洲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受欢迎程度要远高于西方。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以及信息娱乐系统等电子服务,已成为中国消费者购车时的关键考量。但是在上述领域,德国汽车制造商显然难以与本土竞争者匹敌。
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在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市场上挑起了你死我活的淘汰式竞争。而一年前才开始涉足电动车行业的手机制造商小米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市场。
评论指出,德国车企在中国陷入竞争劣势的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又给德国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目前还看不到任何快速摆脱困境的出路。德国车企若想通过在美国新建工厂来规避进口关税,不仅需耗费数年时间,还需投入数十亿资金。而等到工厂建成投产之时,这些关税以及贸易战发起者特朗普本人是否还存在?
正当汽车工业面临有史以来最大技术变革的关键时刻,德国车企却在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美国同时陷入危机,这无疑令德国汽车工业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为了不被竞争对手甩在后面,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现在都必须投入重金,用于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和智能化电子辅助系统的研发。宝马、奔驰和大众目前的财务状况仍较为稳健,但要在未来维系如此庞大的投资,就必须拥有稳定的利润。但问题在于,德国车企目前在中美两大市场的利润都在大幅缩水。
- 2025-04-22 22:04:15·英国零售商担心大批中国商品冲击市场
- 英国电子产品零售商Currys 的首席执行官博尔多克(Alex Baldock)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已有初步迹象显示,中国相关商品的库存正在以倾销方式涌入欧洲市场。可能销售这些商品的平台包括Shein、Temu、阿里巴巴、TikTok 商店,而亚马逊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英国零售商协会(BRC)首席执行官迪金森(Helen Dickinson)表示:受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部分品质较差的商品可能会从美国转销至欧洲,而这一风险令零售商非常担忧。她表示:鉴于当前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政府应当重新审视最低免税额规定,以确保英国零售商及其客户的最佳利益。
一些零售商早已呼吁英国也效仿美国,取消最低免税额规则,该规则意味着直接寄送给英国消费者的低价商品可免缴关税。他们表示,这使得国际零售商在寄送价值低于135英镑(约合180美元)的小包裹时能够避免缴纳进口税,从而获得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因为其他公司的做法是进口大批量商品,并缴纳相应的关税,然后再进行分销。
- 2025-04-18 22:34:24·德语媒体:谁为关税买单?
- 特朗普的政策正在趋于荒谬,例如:如果从中国进口一台平板显示屏,至少现在可以免于支付145%的关税;但如果是进口平板显示屏的各个零部件,然后在美国本土组装成整机,那就得支付145%的关税。如此关税策略如何能把工作机会带回美国,恐怕只有总统本人知道。
德国基民盟、基社盟以及社民党上周签署了联合执政协定,《商报》发表评论称,下一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听起来是合理的、现实的,也符合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这篇题为《对抗并非对华关系的全部》的评论写道:
联合执政协议指出,对抗并非一切,在符合德国和欧盟利益,以及从北京角度也符合中国利益的领域,双方应当开展合作。协议中正确地指出,没有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第二大国之中国的参与,气候变化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任务就无法得到解决。
新政府计划定期分析并重新评估其对华经济政策,这无疑也是正确之举。同样有意义的是,未来政府将寻求加强欧洲各国的相互协调,因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有一点已经相当明确:即便是德国和法国这样的欧洲大国,单独发声时在中国的影响力也日益减弱,但作为统一的欧洲内部市场,欧洲则依然拥有相当大的份量。
- 2025-04-18 22:00:23·德国候任总理担心被中国商品“淹没”
- 这位预计在5月初正式出任新一届德国总理的基民盟政治家也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策进行了点评。他预计特朗普今后几年会维持其反复无常的执政风格。美国将继续让全世界承受其迥异、有时甚至相互矛盾的决定。梅尔茨表示,他将和特朗普讨论此事,并试图找出我们的分歧。他计划近期内安排和特朗普的会晤。他也透露,就欧盟如何应对美国关税政策,正在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即将卸任的德国总理肖尔茨密切协调。此前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长年关注中国经济的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IW Köln)贸易专家马特斯(Jürgen Matthes)就表示,中国商品极可能会被迫寻求其他销售市场,尤其是欧盟市场。我们看到中国企业一方面确实更有效率、更善于创新,但另一方面也收到了巨额补贴。而且,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也是被低估的,这也赋予了中国商品不对称优势。
- 2025-04-16 11:10:52·中国呼唤外资 德企还有多大信心?
- 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常驻上海的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或中期看有一些问题,比如房地产业危机、消费尚未复苏等让前景显得暗淡,但大多数在华德国企业仍对中国市场有信心,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数据并没有改变。
我们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德国企业计划继续在中国投资,其中大部分投资将用于研究和开发,他说,因为中国的基本数据没有变化:市场巨大,拥有面向全球的生产基地,以及才华横溢、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
但马铭博也证实,目前在中国较少有新的投资,就是说很少有迄今尚未涉足中国的新企业前来。即便有,也是一些此前向中国供货,现在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更新不足、专才短缺等问题竞争力降低的企业。这些企业如果想继续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却面临过高成本,会向中国转移生产,进行新的投资。
而那些看到自己在中国的竞争优势已经不再的德国企业,大概率不会再到中国投资。他还说,目前德国在华企业的产品集中在高端领域,这是德企的竞争优势所在。
- 2025-04-16 10:58:21·德语媒体:特朗普的关税豪赌
- 在中国看来,华盛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推动公平贸易,而是意在阻止中国的崛起。特朗普的言辞唤起了中国痛苦的民族记忆:十九世纪时,外国列强就曾强迫中国接受他们给定的贸易条件,中国称这段历史为百年国耻。而今天的习近平则向中国人民承诺要以强国姿态来防止外部势力的侵害。因此,同特朗普达成屈膝投降般的协议,对习近平来说完全不可接受。
一方面,中国向世贸组织表达对美国关税政策的不满,这实在有些荒诞。毕竟多年来,北京一直在违反世贸规则,并利用各种漏洞、借助政府补贴和窃取知识产权的手段来赢得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特朗普也没有就其对华贸易政策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他的贸易政策毫无章法、混乱无序,并使美国陷入孤立境地。
《南德意志报》评论认为,同特朗普毫无章法的做派不同,经历过2018年中美关税战的中国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特朗普以让中国失去美国市场作为威胁手段,但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亚洲和非洲才是未来的市场。北京已经建立起了新的贸易通道,并强化了金砖集团等合作机制。中共领导层在修桥铺路,而特朗普却在拆桥毁路,甚至对最亲密的盟友也是如此。与特朗普朝思暮想的全球关税不同,中国全面免除了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并在积极倡导自由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