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体育 > 正文

在滋啦滋啦热情的哈尔滨,为什么我想起了西藏?
2024-04-05 08:35:52   来源:中国西藏网   

摘要:初到哈尔滨,入住酒店的时候,我们一行去办理入住,刘老师帮我们照看着行李。入住办理完毕,刘老师笑呵呵地走过来说,我们的行李都已经上楼了。 第一次谋面的刘老师是我们一行在哈尔滨的东道主,他为人热情,某种程度上让我这个从北京第一次踏入哈尔滨的甘肃人,低估了哈尔滨的冷。机场出来,我们见到了刘老师,几句寒暄后,一不留神,我们一行四人的四只拉杆箱,其中两只装满摄影摄像设备,两只双肩背,都让刘老师带走了。我不好意思赶紧追上去,刘老师见状,左手两只箱子腾空而起,开始拎起箱子走。“看,这箱子很轻,拎起来走都没问题。路滑,您走道要注意”。上车后,刘老师递给我们每人一杯热茶,一路喝到酒店。热气腾腾中,我一度以为,哈尔滨也没那么冷,应该和北京差不多。直到在中央大街刚停留没几分钟就冻得浑身哆嗦,后来在冰雪大世界手机自动关机不听使唤,我才开始反思,想起儿子语文课本里那句,“啊,祖国多么广大”。

从哈尔滨采访回来,我时常在想,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一个位于祖国最东北,一个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地理位置上相距遥远,历史进程中却都深深印刻着时代的烙印,甚至还有一些“巧合点”。120年前的1904年,日本海军突然袭击停泊在旅顺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在中国境内爆发,哈尔滨一时成为俄军的军用品供应基地,大批商人、投机者、发战争财的外国人,涌入哈尔滨,侨民人数超过10余万人,哈尔滨迎来了外国侨民人数的第一次高峰。同一年,英帝国主义在第 二次侵藏战争中攻占拉萨,胁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拉萨条约》,规定西藏向英国赔款,拆除要塞,开放商埠,英国可在西藏亚东驻军。史料中,被称为“木龙年战争”。

历史是复杂的,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沙皇俄国、大英帝国之间的博弈,对西藏的历史进程确实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为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雪雕 摄影:闫洁

这一次,我们不谈历史,在哈尔滨因冰雪旅游火爆出圈之际,围绕“从雪域到冰城”,走进哈尔滨,试图通过雪和冰的链接,细细触摸这座城市的脉搏,挖掘不一样的新闻视角。结果是,因为常年和雪域高原打交道,我带着对高原人民浓浓的感情,碰撞到热情的、厚重的、有心的尔滨,看到的是一张张勤劳、热情、勇敢、默默坚守的中国面孔。

 

图为凌晨一点左右,哈尔滨中央大街 摄影:闫洁

初到哈尔滨,入住酒店的时候,我们一行去办理入住,刘老师帮我们照看着行李。入住办理完毕,刘老师笑呵呵地走过来说,我们的行李都已经上楼了。

第一次谋面的刘老师是我们一行在哈尔滨的东道主,他为人热情,某种程度上让我这个从北京第一次踏入哈尔滨的甘肃人,低估了哈尔滨的冷。机场出来,我们见到了刘老师,几句寒暄后,一不留神,我们一行四人的四只拉杆箱,其中两只装满摄影摄像设备,两只双肩背,都让刘老师带走了。我不好意思赶紧追上去,刘老师见状,左手两只箱子腾空而起,开始拎起箱子走。“看,这箱子很轻,拎起来走都没问题。路滑,您走道要注意”。上车后,刘老师递给我们每人一杯热茶,一路喝到酒店。热气腾腾中,我一度以为,哈尔滨也没那么冷,应该和北京差不多。直到在中央大街刚停留没几分钟就冻得浑身哆嗦,后来在冰雪大世界手机自动关机不听使唤,我才开始反思,想起儿子语文课本里那句,“啊,祖国多么广大”。

图为哈尔滨著名美食锅包肉 摄影:闫洁

慢慢地,我发现,尔滨人或者说龙江人的热情、幽默是深入骨髓里、流淌在血液里的。这种热情一日三餐时感触最深,不论男女主人,对每一种食物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描述,我印象最深的、最形象的都是 “嘎嘎好吃”“加进去一起煮,煮得滋啦滋啦,越煮越好吃”“呲溜呲溜吸着吃”这样的象声词表达。于是在各种“贼好吃”的食物面前,我们大快朵颐。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副市长张海华向五湖四海朋友们发出邀请,我在黑龙江等你。全国人大代表董文琴说,龙江人都把游客当亲人,掏心掏肺。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哈尔滨万米社区采访时,当地居民于阿姨饱含热情,为我们献上一首《我在黑龙江等你》,同行曾在黑龙江读过书的同事听着听着潸然泪下。临走前,于阿姨专门加上了同事微信。临下楼前,于阿姨一把拉住同事说,“闺女,慢点啊,有事咱娘俩保持沟通。”回到北京,我还曾撞见于阿姨在给同事打语音电话。我想,可能她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这种掏心掏肺是多么直截了当。 

其实,“从雪域到冰城”采访期间,我们遇到的所有受访者都很爽快,也很直截了当。出发前在首都国际机场采访一位哈尔滨本地小哥哥,他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中国西藏网,good!”。在中央大街旁的小巷子里,遇到售卖冻梨冻柿子的大爷,得知我们是中国西藏网记者,直接朝西藏人民喊话,“欢迎你们来哈尔滨,我们用冻梨冻柿子欢迎你们。”

图为【从雪域到冰城】采访组晚上十点钟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中央大街人头攒动 摄影:闫洁

采访期间,遇到曾经去过西藏的游客,我总会问他们,“您觉得西藏冷还是哈尔滨冷?”答案是一致的。来自拉萨的大哥说,“雪域高原冬天其实并不冷,真正冷的是这里。哈尔滨的这种冷,越冷越让人喜欢”。周围的聚集起来的游客有的点头示意,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充满好奇,有的哈哈大笑。晚上十点的中央大街,人头攒动中,多了一丝暖意。

我反倒觉得,黑龙江人的热情,和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有相似之处。

图为《德吉带你进藏家》拍摄组在山南阿妈家拍摄时,阿妈翩翩起舞,唱起歌儿 摄影:闫洁 

五年前,我和同事们去西藏拍摄素材,一向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我,在路线规划上开始头疼。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从朋友圈得知我要来,听我说起目的地和种种担忧后,手绘了一份最便捷的路线图传给了我。就是这张图,一目了然,给了我这一趟出差足够的底气和勇气。在《德吉带你进藏家》系列山南采访拍摄中,其中一个点位临时因故未能成行,朋友更是主动提出,去他家拍摄。一家人热情等候,全力配合,拍摄顺利完成。闲聊之时,正在捻毛线的阿妈兴致大发,穿上自己织布、染色、缝制的新衣,翩翩起舞,唱起歌儿。藏族同事翻译说,歌词的大意是 “这个世界的主人,是你们年轻一代的,你们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至今,我还会不时打开视频,回想当时的场景,经常热泪盈眶。 (中国西藏网 文/闫洁)

上一篇:【滇藏行日记】初见丽江:笑问您从何处来
下一篇:【滇藏行】盐井里的“西洋味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