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5日,财新网发文称,"2022年12月防疫措施进一步优化,带动中国服务业景气度在收缩区间边际改善。1月5日公布的2022年12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录得48.0,高于11月1.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临界点。"
该文称,"防疫政策优化让服务业市场信心回升,2022年12月服务业经营预期指数反弹至2021年8月来最高。企业普遍预期,疫情好转和防控措施放宽,将会支撑销售和经营活动回升。投资增加和政策扶持也被认为是可能驱动增长的因素。"
路透社援引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企业事务与战略关系官吕海清说,"我认为中国旅游业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他说,"尽管目前很难量化未来几个月的复苏情况。但我们坚信,一旦大门打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路透社根据航班信息提供商VariFlight的数据计算,12月30日,中国各航空公司在中国大陆运营了8126个客运航班,比一个月前猛增了190%,为新冠大流行前的70%。
中国官媒报道称,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4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35.1%。
对中国的电影院来说,一再因疫情而被迫关闭将成为历史。各地影院都期待顾客重返大屏幕。根据中国电影票务平台茂业娱乐的数据,在过去六年中的四年里,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都是影院票房最高的一天。业内期待今年的春节也将带来可观的票房收入。
接触密集型的餐饮服务在疫情期间受到严重打击。但由于网上订单的增加,2022年已大幅恢复。根据路透社基于官方数据的计算结果。2022年的前11个月里,中国餐饮业的收入整体上恢复了近95%。
春运将使农村地区面临更大的疫情冲击
不过,鉴于当前的疫情形势,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的很快复苏只表示谨慎乐观。
最近几周,中国一些最大城市的医院急诊室和火葬场人满为患。专家们担心,随着春节期间,城市人流高峰涌向农村,回家过年探亲,医疗条件较脆弱的农村地区可能大范围暴发新冠疫情。
长期关注中国防疫的德国传染病学家亚历山大·凯库勒(Alexander Kekulé)近日在接受的德国之声采访时就表示,以前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也能观察到,节假日期间尤其容易发生感染人数明显增加的情况,鉴于中国目前面临的奥密克戎感染潮,最好应该避免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以期降低染疫和死亡人数。
然而,除零星几个地方政府提出"非必要不返乡","慎重返乡"外,中国官方已不再倡导就地过年。近日,交通运输部还印发通知,宣布从1月8日起,取消乘客出入客运场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测温要求。
官方预计,从1月7日开始,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期间,中国各地的客流总量将超20亿人次。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1月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初步分析研判,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从客流构成看,预计探亲流约占春运客流的55%,务工流约占24%,旅游和商旅出行分别约占10%。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2022年12月底曾表示,第一波疫情将在12月中旬到1月中旬,以城市为主;第二波在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疫情上升;到了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将导致第三波。
据路透社报道,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Bruce Pang)表示,如果没有新的毒株流行,那么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在未来几个月里,随着感染潮消退,恐惧减少,人们的信心将会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也会增加。不过他也指出,任何消费复苏最初都将集中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如果旅行者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中把病毒带回老家,带回农村地区,那么感染率的上升将损害三、四线城市的消费。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