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报》以"北京的杠杆游戏"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访华,是为了寻找一种与专制中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然而,欧洲依然需要在对华战略上先达成团结。
"不论是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的影响力问题,还是重启中欧投资协议,抑或是台海争端、中资企业欧盟市场准入等问题:与美国对华政策相比,欧盟才刚刚开始找寻其对华战略的定位。但愿这个寻找过程不至于太久。"
"其实,北京当局总体上仍然对欧盟的市场实力以及与欧盟市场打交道的方式有着浓厚兴趣。换而言之:现在依然是有所给予、有所索求的状态。中国不想失去欧洲市场,还想打破欧洲人对美国的亦步亦趋。德国依然在发出矛盾的声音,柏林的执政联盟在对华战略上吵得不可开交,因此马克龙就在中国获得了礼遇。他与冯德莱恩共同访华,发出的声调却温和得多。也许他们两人事先有意识地研究好了角色分配,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猜测:中国政府已经辨识出了薄弱环节并加以利用。"
"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还非常一致地清晰表明,也将根据在俄乌冲突议题上的政策来衡量中国的意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态,意味着对中国的信任测试取决于战争与和平。习近平不可能对一场地区性的大杀戮感兴趣,因为这会越发强烈地将他捆绑在俄罗斯身上,进而导致他丧失在美国与欧盟的权力夹缝中的闪转腾挪空间。"
"所以,中国若想要尽可能地推迟进展迅速的世界一分为二进程,就必须在乌克兰问题上通过考验。而欧盟委员会主席以及法国总统则最好能和德国政府一道,共同在对华战略上达成一份欧洲的降低风险共识,并且找到清晰的对华谈判口径。对于欧洲而言,唯有团结才能通过这场考验。"
汉堡出版的《时代周报》以"欧洲人最大的谜团仍未解开"为题,刊发评论指出,马克龙与冯德莱恩的中国之旅并没有能够为欧中关系带来新的希望,因此欧盟必须做好斗争的准备。
"欧洲人没有实力让中国(在乌克兰议题上)改弦更张,但肯定能够影响习近平的算计。中国领导人最在乎的就是欧洲人不能加入美国的行列搞对抗中国的政策。在习近平眼中,美国才是真正的对手。"
"又要支持普京,又不能过度惹怒欧洲人,还要超越美国。对于习近平而言,这并不容易。我们固然可以争论美国的强硬对华政策是否正确、对欧洲是否有利。但是中国政权的性质确实无可辩驳的:它就是一个专制政权,而且有着改写国际秩序的诉求。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欧洲与之紧密相连。如何把这两者捏合起来且不酿成大的事故,这正是欧洲人面对的谜团。"
"国与国的关系总是会经历某些阶段。习近平不会不知道,近年来欧中双方渐行渐远。中国人对欧洲人太过于苛刻,北京索求得太多、付出得太少。欧盟已经提高了警惕,已经开始抵御中国的影响力。普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习近平宣称的'牢不可破的中俄友谊'更是加速了疏远的进程,这打破了最后一个欧洲人面对中国的幻想。"
"欧洲人既害怕中国,也需要中国,但又不信任中国。当今的流行语是:脱离风险,但不脱钩。欧盟愿意保持对话,但不会为此不惜代价。欧洲会继续和中国做生意,但是也在寻找替代方案。诚然,欧盟会面临一些损失,但中国同样会有。马克龙和冯德莱恩的中国之行不多不少刚刚好地描绘出了欧中关系的现状。而且,在这次访问结束之后,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欧洲关系近期会有改善。因此,欧洲人应当继续为斗争作更充分的准备----这也包括继续站在美国一边,尽管欧美之间有着各种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