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体育 > 正文

田地里生长的城市
2022-09-27 01:13:21   来源:蒋子龙   

摘要:城在哪里?在村中。村在哪里?在城中。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北有中关村,南有知识城”。北京的知识城是“村”,广州的“中关村”叫“城”。
因被两个年轻人吸引,才对“中新广州知识城”产生兴趣。他们一个是新加坡人,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大学留学,获得学位后回国服兵役两年,退伍后参加工作,被新加坡政府派到中国,任知识城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风神清朗,谈大业如话家常,简静自重,姿禀不俗。
 
另一位是陕西人,正好相反他大学毕业后到新加坡留学,学成归来工作数年,现任知识城集团投资促进部总经理。沉实干练,介绍公司情况语速很快,富于激情。他们身上,有一种目前我在一些熟悉的大企业的高管中,很难见到的清新、真实,以及自然而然的轻松和自信。

因疫情,他们都两年多没有休假回家了,尤其想念孩子……在当下尽人皆知的经济环境下,他们的那份从容自若和“新加坡元素”,不能不引起我的好奇。

知识城的总体规划,由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领衔设计,他曾是新加坡国家总规划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筑设计评审委员会主席。新加坡不仅把自己的城市管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也擅于造城。中国开放之初,新加坡投资创建的“苏州工业园”,那是一座新型工业城。之后又在天津滨海新区东北方的盐碱滩上,建起一座幽美宜人的“中新生态城”,算是第二座现代宜居新城。

知识城是第三座见证现代人类知识结晶的神奇之城。12年前,中国和新加坡各投资一半,在广州九龙镇开始兴建知识城。如今资产已经翻了一倍,仅注册的市场主体已达2.4万个,注册资本4815亿元,仍在不断地聚集高端产业、前沿技术、顶尖人才、民生福祉……

不要因社会上存在腐败,就失去对财富的敬胃。且看知识如何成城?这又是怎样的一座城?


   图片说明: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产业兴农」推进乡村振兴,位于知识城的径下村焕发新活力。李剑锋 摄

其实质是一个由新加坡的管理经验融合中国国情、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中心,确信知识就是财富、彰显商业奇迹的致富经济之城。此城的大手笔是三大“集团军”:

其一,目前顶尖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新加坡的百吉生物以及百济神州、诺诚健华、GE—龙沙、康方等数十家药界大企业,聚于知识城集团的麾下,一批世界级创新药在此生产。知识城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生物制药基地。

第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是全国集成电路第三级核心区,有多项核心技术实现国内零的突破。

第三,先进的智能制造及中国纳米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高地;新加坡能源集团以及诸多能源和制造业厂家加盟,已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还有,知识城将其所辖的农业,变成“种植工业”,对照上面所说的“集团军”,看似像“小打小闹”,却让村民能实实在在地富起来。譬如在迳下村搭建了一个只占地5亩的白色钢结构大棚,里面一层层、一排排,用无土栽培种植着各色蔬菜。以绿色为主,由浅绿的到深绿、墨绿的,其间杂以红、黄、白等。棚内一派生机,色彩鲜亮,长势茁壮。

农工进棚,类似做核酸检测的医生,穿工作服,戴好头套、鞋套,还要经过一个风淋间消毒。出棚的蔬菜,水一冲洗就可入口,做蔬菜沙拉最为方便,他们直销高端连锁店和餐厅。此棚年产蔬菜17万斤,产值200万元,获利是传统蔬菜生产的20倍。

平均每亩年产3万多斤,这有点像“大跃进”时代的数字?我心生狐疑,请教一位非知识城的高人。他说,这不是产粮食,蔬菜比粮食分量重得多,在广东不是大棚也有可能生产出这个数。因为一年要收割几次,何况还是大棚。棚内少则两三层,多了四、五层,5亩地的大棚,里面两层就等于10亩,四层就相当20亩……

我心释然,越发激起对“知识进入魔幻时代”的兴趣。

知识城从迳下村流转了1000亩土地,创建“农业公园种植实验田”。若按蔬菜大棚的效益计算,这一千亩的经济效益岂不大发了!

种植不仅工业化,还要成“农业公园”,定然有其美观和娱乐性的特质。其中有一种引进的“巴斯马蒂米”,熟了一茬又一茬,属于粗粮大米。米中含有较高的“抗性淀粉”,食用后保持血糖稳定。我想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吃粮限量,凭粮本购买,北方大城市长期供应机米、线米,极粗糙难吃。但比稻米出数,吃了经饱,搪时候。奇怪的是改革开放后,那种铺天盖地的劣质米嘎登一下都看不见了。知识城引进的这种能控制人称“富贵病”的米,不会就是过去机米、线米卷土重来吧?

当晚,我们一行人在迳下“农业公园”的小火车上,吃了一顿丰盛的土洋结合的“农家乐”大餐,其中有一盆白米饭。有人说这就是“巴斯马蒂米”,比普通稻米粒略细,又不像香米那么纤细,但绝不是过去的机米、线米,很好吃。有同伴吃了两碗,不便问他是不是血糖高?

迳下村的集体收入由过去的28万元,去年增加到280万元。农民的平均年收入,由过去的18000元,增加到28000元。过去种地是苦差事,1200人的村子已经“空心”,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开始陆续回村工作。而农业变成“种植工业”的经济效应,还在逐步地显现。



    图片说明:依托辖内原有的自然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知识城城乡融合高歌猛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现代化、宜居化、品牌化,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知识是活的,每个村庄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不同,知识致富的路径也不同。麦村就成立了20个农庄,年产值近800万元。还有25个类似杂货铺的士多店,年营业额700多万元……这个村的故事就更长了,我写出这一串串数字,连自己都觉得知识城治下的村庄赚钱太容易了,还真有点魔幻的意思。
其实并不容易,是我写得容易。现在连一些职业经理人都抱怨赚钱太难了,知识城的致富神话只是证明了先哲的一个点观: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人的绝望,而绝望不过是一种思维。那就换个思维试试。

首先要认识到,这个时代,知识不只是“力量”,比力量更有力。譬如农田成公园,并不是闹着玩儿,它的全称是“纳米农业核心公园”。这涉及到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另一个特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品位生活之城”。

知识城并非是大造“石屎森林”,膨胀一座原来的城市。它是从田地里生长出来的城市。“院士谷”、“中国纳米谷”就建在迳下村,野旷湿润,风送花香。围着池塘、沿着道边,是一排排高高的单竹林,如一道道形状不同、图案不同的翠屏。翠屏深处是“纳米产业示范区”,令人心神爽逸。

而“院士谷”,占地2.5万平方米,有4个院士工作室和可容纳150人的设施齐全的多功能厅。科研、办公、展览、住宿一应俱全,条件优越,环境幽美。是锦上起锦,花上添花,“进一步繁华都市,退一步世外桃源”。

知识城就是这样在田野里生长出来,他们的事业原本就是创造。沙翁有言:“知识是创造天堂的翅膀”,知识城理应美如天堂。

城在哪里?在村中。村在哪里?在城中。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北有中关村,南有知识城”。北京的知识城是“村”,广州的“中关村”叫“城”。

知识城最重要的定位是:“世界性集聚知识型高端人才的人才荟萃之城”。这有点绕口,简而言之就是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高端人才。知识是靠自己的作为获得,人才最可宝贵,承载着知识城全部的现实和未来。

目前由21位国内外院士领衔,知识城各个科技和创新门类,都有自己的顶尖人才,并借助新加坡学界、商界以及政界深厚的网络资源,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华南理工大学等,打造了一个高层次的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对世界级人才就更具吸引力了。于是,人才队伍成“阶梯状”,一级一级接上来,硕博研究生培养规模已达3600余人。多元创新资源,已成源源不断之势。

最妙的是由于知识城对顶尖人才的重视,其治下的麦村竟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厨村”,先后出现了100多位“粤菜大厨”。知识城计划20年后才达到50万人,眼下哪安排得了这么多大厨,便分散到全国各地的大饭店做总厨。人称“广州粤菜师傅”。

一个村庄为什么能出这么多大厨呢?这是传统,就如同有读书成风的“进士村”、有家家养花的“花匠村”、有习武盛行的“武状元村”一样。以前不在意,因知识城重视人才,各路能人纷至沓来。

这就是知识城的社会效应:“立足广东、辐射华南,示范全国”。毋庸讳言,在当下它确是一座鼓劲的城,增加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蒋子龙: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作为改革文学作家代表,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上一篇:寻味海南第四季疫后再出发 全网征集弹幕掀起新热潮
下一篇:莫斯科动画节期间将播放中国导演的大型影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