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卫健委周五(11月11日)发布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包括对密切接触者的"7+3"缩减为"5+3" ;取消"次密接"(密接的密接);取消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登机前只须一次48小时内核酸检测;入境人员的"7+3"调整为"5+3",且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虽然放宽防疫管制,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周四在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已重申要坚定贯彻"动态清零"。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最早要等到2023年第二季才会结束清零政策。
据彭博社针对23位经济学家的调查,近半数认为,中国在2023年第二季度可能结束清零政策,时间点在3月初举行两会之后。另外7名专家则预估要等到7至9月才重新开放。还有两名经济学家预测要等到2024年的某个时间点政策才会发生改变。报道指出,中国政府何时开始减少对消费和投资造成压力的限制措施,是经济学家评估明年前景的关键。
彭博社经济研究首席经济学家舒畅(Chang Shu)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开始转向与病毒共存后将释放大量需求,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推动GDP增长高达1.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酒店和零售业的增幅最大。她补充说,即使放松新冠规定,经济仍将面临来自房地产低迷和外部需求减弱的强大阻力。舒畅在报告中写道,假设在下半年取消清零政策,2023年的增长率应会从今年的3.5%回升至5.7%。
但彭博社指出,中国国内旅游、私人消费和商业活动或将花费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才会重回正轨,原因是中国在放松限制措施后可能面临一大波感染和死亡。根据台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验,尽管疫苗接种率高而且都曾爆发过疫情,在放松限制的一段时间内仍出现感染潮和死亡人数迅速上升的情况。而面临"免疫缺口"的中国情况可能更糟。报道称,即便控制在发达国家中人均死亡最低的新加坡水平,也将出现40万例新冠死亡病例,若上升到与澳大利亚相当的水平,将有超过80万人中国人死亡。无论如何,短时间内的大规模死亡都可能震惊民众,并导致全国各地政府暂时撤回重新开放的措施。
确诊病例上升 中国收紧防疫限制
在中国当局宣布松绑新冠政策的同时,中国疫情再次升温。中国卫健委周六通报,过去24小时共新增11773例感染病例,其中包括无症状感染10351例。
当前疫情的重灾区广州市共有3775例感染,包括2996例无症状感染者,比周五的3030感染病例略有增加。广州市部分地区民众周六被要求"足不出户"并接受新冠检测。本周五,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宣布,广州市将落实二十条措施,即日起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不再甄别密接的密接,对目前在隔的次密者解除隔离。
据南方网报道,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分别发布通告称,12日起荔湾区划定高风险区和临时管控区;11日24时起,越秀区调整对相关区域临时管控措施。
美联社报道称,广州市海珠区政府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该区居民周六被要求在检测期间待在家中,每户允许一名成员外出购买食物。与此同时,随着广州病例数量上升,当局已经关闭该市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公共交通和地铁服务。由广州飞往北京及其他主要城市的班机被取消。
在中国各地,民众要进入超市、办公大楼和其他公共建筑必须出示阴性检测结果。重庆关闭了北碚区的学校。中部城市郑州周六在人口共660万的8个区进行大规模检测。
北京市民"曲线回家"引发热议
与此同时,北京周六在疫情发布会上宣布,启动长期滞留京外人员救济转项,包括推送接触长期滞留京外人员弹窗、购票限制,昨日24时已生效;主动对接梳理滞留京外一个月以上、且有返京意愿人员等。但网上有部分民众实际测试后抱怨,弹窗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在北京的严格防疫措施下,手机应用程序健康宝"弹窗"跳出提示,导致许多在外地的市民有家归不得的情况不断上演,部分民众"曲线回家"引起了热议。微博网民"生活话事人"11月9日发文称,"讲个离谱的新鲜事儿:一个客户离京去广州出差,因为遇见疫情回不来京,几经周转仍无法回京的情况下,他最后选择去韩国,然后通过境外回京隔离。"
发文者的友人解释称,"从国外回京最起码能回京,而且知道这个何时能解封,如果在国内的城市,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取消弹窗回京"。
这则贴文随即在中国互联网上被大量转传。有人觉得如此太大费周章,但也有网民认为,虽然花钱耗时,但不失为好方法。有网民甚至感叹,"原来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不是直线"。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