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4 13:04:43·九·三阅兵将展示哪些武器?
- 军事评论员、曾执教于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现火箭军工程大学)的宋忠平在谈到台湾海峡和南海的紧张局势时告诉法新社: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反舰和反航母能力,以防止美国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彩排期间,人们还看到两艘新型超大型鱼雷形无人潜航器。据海军新闻网站Naval News报道,第一艘编号为AJX002的无人潜航器长18至20米。第二艘则隐藏在防水布下。
报道称,尽管中国在水面舰艇力量方面仍落后于美国,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超大型无人潜航器(XLUUV)项目至少有五种型号已下水。
红旗-29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则仍带有神秘色彩。一些中国分析人士将其描述为卫星猎手,称它能够拦截在500公里高空、位于大气层外的导弹以及低轨道卫星。
该系统安装在轮式车辆上,配备两个导弹发射箱,每个发射箱直径约1 5米。其性能使其成为中国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拦截系统,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拦截系统之一。
- 2025-09-04 12:57:21·解码中国:超级大国想超越美国
- 柏林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研究员宋高祖(Claus Soong)表示,习近平的目标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这种方针不断影响和强化中国的世界观。然而,它并非植根于自由秩序或自由主义思想。它的根源是在国家主义和国家利益。
中国外交部的外交官目前正在制定一项旨在改革全球治理的总体规划。据称,中国希望在改变并衍生新的国际治理形式中发挥主导作用。据称,这是必要的,因为全球危机日益频繁,国际权力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也在扩大其政治领导力,例如在金砖国家(最大新兴经济体联盟)等国际组织以及上海合作组织中。通过全球基础设施项目丝绸之路及其153个签约国,中国正在削弱西方国家的影响力:比如,穿越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肯尼亚的高铁项目,以及最近在秘鲁的太平洋深水港钱凯港。
中国正利用这种商业与政治的交织,在全球南方建立一个平行的世界秩序。政府磋商提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构想。专门成立的亚投行或其它中国国有银行,按照共产党的要求提供贷款,以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周一(9月1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上宣布成立一家新的上合组织银行。
劳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通常仅存在于纸面上。中国承包商获得中国资金,将中国建筑工人派往世界各地。伙伴国则承担债务这带来致命的后果:债务越多,就越容易对北京俯首帖耳。
- 2025-08-25 14:20:55·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将于27日开始对外接待服务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将于8月27日开始对外接待服务。新闻中心设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宾馆,热诚为前来采访纪念活动的中外记者办理采访证件,安排参加纪念活动相关采访,提供传输通信手段、资料服务以及有关新闻采访方面的咨询。
新闻中心境内记者接待处的联系电话(传真)是:01068510125;港澳台记者接待处的联系电话(传真)是:01068510109;外国记者接待处的联系电话(传真)是:01068510108。
新闻中心网站(https: www kzjn80 cn)和相关平台账号(微信公众号:kzjn80;新浪微博账号: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今日头条号: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将于8月25日开通。
- 2025-08-25 14:01:20·中国2025年上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 CREA首席分析师Lauri Myllyvirta在报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的电力行业实现了减排3%。目前,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正在快速增长,预计今年将再创历史新高。这也意味着,2025年全年的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有望下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电力行业则是排放大户。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全国的电力依然有大约2 3来自火力发电,也就是煤炭、天然气等传统矿物燃料。
CREA的研究报告则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耗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但是同时,用于发电的天然气消耗量增长了6%。
中国政府的减排目标是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并且到2060年实现净排放为零。
- 2025-08-18 09:35:17·深圳“小孩哥姐”配送外卖“最后100米”引热议
- 此事很快引起热议。有网友对此表示理解和赞成,认为孩子利用暑假通过接活儿锻炼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赚取零花钱的同时还能体会赚钱不易。有家长评论称比在家里躺着玩手机强。
但也有市民对此做法提出质疑,首先,大群孩子聚集在路口,看到外卖员来一哄而上抢单本身就存在很大交通隐患。再加上孩子送餐时频繁在各大厦间出入,如果点餐者时别有用心的陌生人,小孩安全如何保障?有网友在微博视频下方评论这下好了,坏人都不用出门了,只要点个餐等孩子送上门就行了。
还有网友质疑这是否属于雇佣童工。《网易新闻》引述律师观点指出学生代送本质上属于与外卖小哥建立的按次劳务关系,由于缺乏合法的组织实施者,这种行为可能演变为外卖小哥非法使用童工若发生危险事故,还需承担更严重的法律责任。
- 2025-08-03 22:48:52·中美贸易协议接近达成 美财长称“并非百分百完成”
- 贝森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透露,在本周于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两天贸易谈判中,美国谈判代表与中方进行了相当多的反驳。
他表示:我相信我们已具备达成协议的基础。
中国正面临8月12日的最后期限,需与特朗普政府达成一项持久的关税协议。此前,北京和华盛顿已在5月和6月达成初步协议,旨在结束不断升级的针锋相对的关税战,并解决稀土矿产的供应问题。
贝森特说,他和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 格里尔(Jamieson Greer)将在周四晚些时候就8月12日的最后期限向特朗普总统汇报。
他表示:中方与我们之间还有一些技术细节需要敲定。我有信心会完成,但并非百分百完成。
- 2025-08-01 08:37:48·IMF上调全球经济预期 中国幅度最大
- 中国经济预测之所以被大幅上调,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中美关税的显著下调。IMF的最新预测显示,美国对中国的实际关税税率已降至17 3%,而此前4月份计算时所依据的税率高达24 4%。基金组织在其预测中明确假设,未来针对各国的普遍关税上调措施将继续暂停生效,并且更高的关税率不会按原计划实施。
然而,IMF警告称,全球经济前景面临下行风险。基金组织认为,目前全球贸易政策立场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以及可能导致利率上升和全球金融环境收紧的更大财政赤字,都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 古林查斯 (Pierre-Olivier Gourinchas) 对此表示,全球经济目前仍在承受痛苦。他指出:即便没有达到最坏的情况,但以目前的关税水平,全球经济仍将继续受创。他的言论凸显了贸易壁垒对全球经济的持续负面影响。
古林查斯还特别提到,今年经济前景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为规避关税而进行的“巨大的提前备货。然而他警告称,这种囤积带来的短期提振作用不会持久,反而将在下半年乃至2026年对经济活动造成拖累。他强调:这种提前备货将需要付出代价,这是我们面临的风险之一。IMF指出,如果4月和7月宣布的最高关税税率得以实施,2025年全球增长将下降约0 2个百分点。
- 2025-07-30 09:24:46·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余勇到任拜会杜塞尔多夫市长凯勒
- 7月29日,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余勇到任拜会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市长凯勒。余表示,很高兴在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深化之际荣任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当今世界面临诸多挑战,双方应加强合作,放大互补优势。赞赏杜塞为中企提供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市场环境。感谢市长先生和贵市为总领馆履职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我愿与您建立良好工作关系,共同为杜塞加强对华交往合作创造条件。
- 2025-07-25 00:40:34·欧中知识产权争议 世贸组织仲裁有利于欧方
- 据欧盟驻华代表团2022年发布的信息,欧盟企业专利被例如中国手机制造商非法使用时,无法通过在中国境外提起诉讼来保护自身权益。原因是,中国法院自2020年以来,一直在发布所谓禁诉令的裁决,即:在中国境外提起诉讼的专利持有人通常会在中国面临巨额罚款。
在这一压力下,拥有高科技专利的欧盟公司被迫以低于市场价格的许可费与非法使用其专利的中国企业达成和解。
德国之声当时报道,欧盟委员会举例说,爱立信、诺基亚等企业如果违反了中国司法当局的 "跨境禁诉令 ",就可能面临每天13万欧元的罚款。欧方称,华为、小米、中兴、奥普(OPPO)等中国企业已经利用中国司法当局颁布的跨境禁诉令,迫使相关专利许可费减半。
- 2025-07-20 10:47:19·德语媒体:寅吃卯粮- 中国经济增长的背后
- 激烈的价格竞争给一些重要产业带来了沉重负担。而电动车和光伏行业还不得不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为消化库存,许多企业采取了激进的降价措施。北京最高层也不得不发出警告称,要防范无序的低价竞争,而应集中精力提升质量和创新。但迄今为止,北京并没有拿出降低产能和叫停价格战的具体方案。
这一切都不是新出现的问题:早在十年前,中国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国有企业就经历过类似的去产能行动。一些工厂被关闭,大批工人不得不接受转岗培训。而今天的形势则更加艰难和复杂,因为现在受产能过剩冲击的主要是私营企业。北京虽然提出了警告,但迄今为止却拿不出应对之策。
中国企业圈里,内卷成了流行词:这是指在一个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所有参与者都在徒劳的拼命竞争,但却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步。这一时期,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增长尤为强劲。部分货物之所以被运到这里,是希望日后能够被转往美国市场。仅今年六月,中国的出口总额就同比增长了5 8%。但今天提前发货,也就意味着明天会出现缺口。也就是说,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势头很有可能会明显降温。
与此同时,前一段经济复苏的第二个重要支柱-消费,也远不如看上去那么光鲜亮丽。提供购置汽车和家电的补贴,加上降息和优惠劵等措施,极大促进了今年上半年人们的购物热情。但目前,刺激措施的效应显然已经变弱。囤钱又开始成为很多中国人的首选,这不仅是因为对失业的担忧,也是因为收入不再增长。很多德国企业也抱怨说,中国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