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8 09:56:40·德国民调:种族歧视绝非个别现象
- 《种族主义监测报告》(Racism Monitor)是由德国融合与移民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书联合作者之一的门基(Aylin Mengi):种族主义现象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进行这项针对德国种族主义和歧视问题最全面的问卷调查时,研究人员对全国近 10000 人进行了调查。2025 年3月发布的最新报告结果显示,那些被认为是移民或穆斯林的人遭歧视的问题最严重,无论他们实际上是否属于这些群体。有些人是因为佩戴头巾,有些人则是因为他们的肤色,或是因为像汉娜一样有着深色的头发。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每月至少都会遭受到一次歧视。穆斯林女性和黑人受歧视最严重。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这一群体中超过60%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遭遇歧视。《种族主义监测报告》项目负责人西纳诺格鲁(Cihan Sinanoglu)对德国之声表示:我们发现,德国社会中的歧视经历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我们还发现,德国的种族主义正变得更加隐蔽,并在不断适应社会规范。西纳诺格鲁总结问卷调查的结果时表示,德国主流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观念,即认为少数族裔和宗教少数群体在索要过多的政治权利。这恰恰表明,某些社会群体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政治权利。
- 2025-04-28 09:47:46·“不请自来”引发丹麦强烈抗议 美副总统被迫调整访问计划
- 就在万斯宣布访问格陵兰岛前几个小时,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和格陵兰即将卸任的总理埃格德(Mute Egede)都强烈批评了美国代表团未经邀请访问格陵兰岛的计划。
埃格德将该访问计划称为外国干涉,并指出卸任政府并未发出任何访问邀请,无论是私人还是正式的。
自3月11日大选以来,格陵兰仅有一个过渡政府,政党仍在谈判组建新联合政府。
埃格德在脸书上表示:我们已要求所有国家尊重这一进程。
白宫方面称,万斯的妻子乌莎 万斯(Usha Vance)也将随同出访格陵兰。她计划拜访当地历史遗址,了解格陵兰文化遗产,并且还会在錫西米尤特观看狗拉雪橇比赛。
格陵兰即将卸任的总理埃格德对外称,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预计也将参与此次访问行程。
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谴责此次访问为对格陵兰和丹麦施加的不可接受压力,并誓言抵制。
- 2025-04-26 19:48:17·美国要俄做出何种让步?彭博:接受乌克兰拥有军队
- 俄罗斯本周四凌晨对基辅发动了今年以来最大的空袭,造成至少12人丧生,数十人受伤。这迫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前结束对南非的访问。泽连斯基在离开南非前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无条件停火,我们就无法谈论红线问题。
泽连斯基周四晚间还表示,俄军以周四对基辅的袭击为掩护,对沿约1000公里前线的乌克兰阵地发动了近150次进攻。
特朗普对俄罗斯袭击基辅表示不满,称这些袭击是不必要的,发生的时机非常糟糕。此前,特朗普再次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施压,指责他破坏和谈。泽连斯基多次排除割让乌克兰领土的可能性。特朗普本周表示,我认为我们与俄罗斯已经达成协议。我们必须与泽连斯基达成协议。他称,原以为与泽连斯基打交道可能更容易,但迄今却更困难。本周四,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挪威首相斯特勒,被记者问及俄罗斯在俄乌冲突谈判中将做出何种让步时,特朗普回答说,俄罗斯停止战争,而不是占领整个乌克兰已经是相当大的让步。
- 2025-04-26 19:45:46·德国警察枪杀一名黑人男子 数千人上街抗议
- 周五,大约8,000至10,000名抗议者在奥尔登堡集会,要求对这名年轻男子的枪击和死亡事件进行彻底调查。
抗议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和族裔背景的人们。有抗议者发表了情感激昂的演讲,向洛伦茨 A表示哀悼。
德国其他城市,包括首都柏林,也举行了规模较小的抗议活动。
许多参加奥尔登堡抗议活动的人认为,这起枪击案带有种族主义动机。
从后面开了数枪,这是无法被正当化的。奥尔登堡倡议组织为洛伦茨争取正义(Justice for Lorenz)发言人苏拉吉 马利塔菲(Suraj Mailitafi)在抗议前接受德新社(DPA)采访时说。
没有人应该成为警察暴力的受害者。警察应该以缓和冲突为目标。人们对本应保护我们的机构的信任正受到威胁。马利塔菲补充道。
- 2025-04-25 07:37:05·德语媒体:双赢=中国人赢两次?
- 《法兰克福汇报》点评了在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中,中日韩三大东亚经济体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中国摆出以牙还牙的强硬态度,日本则是软硬兼施,表达妥协意愿的同时,也发出了减少日企在美投资的威胁。而韩国则表现得最为谦逊。临时总统韩德洙接受采访时,对美国在朝鲜战争之后为韩国提供的援助、技术转让、投资和安全保障表示感谢,希望以此为日后的谈判铺平道路:
至于哪种策略最终胜算最大,目前完全无法预料,毕竟面对特朗普这样一位谈判对手,最终协议中将包含哪些内容都是无法预料的。在与日本代表团的会谈中,特朗普突然以惊喜嘉宾身份现身。而就在几天之后,特朗普又开始重复其早已被驳斥得体无完肤的指控:美国汽车进口日本时,需要接受保龄球撞击测试。除了关税和贸易限制之外,特朗普还希望就日元美元汇率以及已有数十年历史的日美安全协定展开谈判。日本首席谈判代表在华盛顿首轮谈判结束后表示:直到一切都敲定之前,就一切都还没有敲定。
- 2025-04-24 08:49:17·德语媒体:特朗普的关税将盟友推入中国怀抱
-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引发全球性冲突,并将对21世纪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篇题为《特朗普与习近平的争斗》的评论写道:
在这场老霸主同其潜在挑战者之间的新决斗当中,双方各有优势与弱点。作为出口大国,中国比起长期贸易逆差的美国,更容易受到关税的冲击。总体而言,并不能说特朗普打错了如意算盘。然而,美国对于公众舆论的波动则更为敏感,这包括许多美国人赖以养老的股市出现大幅下跌,或者通货膨胀的风险急剧增高。但是在中国的党国体制下,习近平却几乎无需为公众舆论而耗费心思。习近平迄今所展现出的强硬态度,说明他并不畏惧战略性挑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年来已经为此积累了相应的地缘政治工具:遍布各大洲的(贸易)关系和一支具备战斗力的军队。如果特朗普与习近平不能达成共识,那么中美两国间就可能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
- 2025-04-22 22:06:10·柏林一医生涉嫌至少杀害15名病患
- 检方表示,案发时,这些受害患者并没有进入生命垂危的临终阶段。一些受害者的住宅发生火灾后,调查工作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疑点,这名医生随即成为调查焦点,而他供职的护理中心也向警方提供了关键线索。
2024年8月,这名涉案医生被拘留。随着调查的深入,针对他的谋杀指控所涉及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四起谋杀案已经增至15起已知命案,作案地点则分布在柏林的多个街区。
刑警局谋杀案调查组和检察院共同组建的专案组共对395起疑似案件进行了核查,其中95起的初步嫌疑得到了证实,并开启了正式的调查程序,五起案件的初步疑点则未能得到证实。针对75起疑似案件的调查仍在进行当中。有鉴于此,受害者人数仍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检方表示,在调查过程中,共进行了12次验尸,今后还计划进行另外5次验尸检查。截至目前,涉案医生一直拒绝对控罪做出陈述。目前尚不清楚案件何时开庭审理。
- 2025-04-19 13:15:54·瑞典调查:无证据显示中国货船蓄意破坏海底电缆
- 这艘建于2001年的船只,隶属中国宁波伊鹏航运公司。SHK指出:事件存在两种可能性,其中一种是该船故意投锚,意图破坏海底基础设施。
但报告也指出,反对这一假设的论据是,高速释放锚链存在严重风险,极有可能对船只及操作锚链的船员造成伤害。
另一种可能是锚链未被妥善固定或完全未固定。但报告补充道,船体未受损以及锚链在海底停留时间之久,某种程度上也不支持这一说法。2023年11月17日,连接瑞典哥得兰岛与立陶宛的Arelion通信电缆受损。次日,连接芬兰与德国的C-Lion 1通信电缆在瑞典厄兰岛以南海域被切断。
SHK表示,事发一个多月后,才获准登船检查伊鹏3号的锚链,并与船员进行问询,但始终未能获得该船的任何电子数据。
自俄罗斯于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以来,波罗的海地区紧张局势升高,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后,海底电缆和其他基础设施接连受损,引发外界对混合战争的担忧,许多专家与政治人物将矛头指向俄罗斯。
瑞典、芬兰和德国均已就2023年11月17日至18日的事件展开调查。瑞典警方表示,他们怀疑事件涉及破坏行为。
- 2025-04-16 10:53:46·北京和特朗普:从礼遇有加到“奉陪到底”
- 一名熟悉中美关系事务的中国官员对路透社表示,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两国之间有着多条高层沟通渠道,其中最著名的是时任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和特朗普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之间的沟通渠道;但是这一次,中美之间却缺乏这样的沟通,中方甚至没法确定美方到底谁能代表特朗普来处理美中关系。
特朗普政府的一名不愿具名的官员则回复路透社说,美国已经明确对中方表示,希望继续保持工作层面的联系,但是不会为了接触而接触、也不会进行无助于推进美国利益的对话。
一位近期刚刚前往中国进行非正式交流的美国学者则披露,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曾经在11月大选前试图联系特朗普的盟友马斯克,但是并没有成功。马斯克方面则没有回复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中国外长王毅今年2月在纽约主持联合国会议期间还曾试图会晤受到北京制裁的鹰派国务卿卢比奥,但是也没能成功。知情人士透露,王毅此行也没能和特朗普的国家安全助理沃尔兹(Mike Waltz)会晤。
在拜登总统任期内,王毅曾和时任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多次会晤。
- 2025-04-15 16:24:09·美中贸易战最糟糕的意外后果
- 《华盛顿邮报》发表社评《这场美中贸易战可能不会有好结果》,特朗普使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陷入了一场可能具有毁灭性的贸易战。如果不能迅速结束,这场冲突可能会对两国经济造成损害,并对亚洲乃至全球的供应链和贸易关系造成波及影响。
文章说,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可能会面临负面后果。北京在对华盛顿强硬表态的同时,正在其他贸易领域扮演更成熟的角色,展示自己是一个致力于自由市场和稳定贸易关系的负责任大国。而此前对中国扩张意图保持警惕的国家,现在在全球经济动荡时期反而开始寻求北京的支持。
文章认为,这场贸易战还可能加速中美经济的脱钩。这一趋势始于拜登政府时期。面对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中国可能决定主动推进脱钩,并扩大在欧洲等其他市场的出口。其他国家,甚至是美国的长期盟友,可能也会发现中国是一个更可靠的贸易伙伴。相较于一位行为反复无常的美国总统,中国的威权体制可能为长期规划提供了更大的稳定性。如果这种局面成为现实,那将是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最糟糕的意外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