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人侨乡 > 正文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标准化委员会成立
2025-06-06 09:37:08   

摘要:全国卫生系统的标准化工作正在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医药卫生系统各专业领域不仅紧随医学生物技术发展,更结合人体防、救、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建立行业团体标准已势在必行。同时,探索中国医药卫生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国际医药卫生标准领域互鉴交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出中国解决方案,与世界分享中国医药健康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人类。 标准化工作对全社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习总书记说:“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不断着力提升标准化发展水平,推动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与 “十五五”对接,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不断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使标准化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全国已有 1338个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和社会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其中第二产业占比最高,为69 8%,共5万多名专家参与。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呈现出加快推进与国际接轨、丰富组织形式、完善内部管理等发展态势‌。 全国卫生系统已建立24个标准化委员会,涵盖领域广泛。5月23日,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刚刚举办。今天,白研会隆重加盟全国卫生标准化体系,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白求恩标委会的成立,对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促进作用。

6月4日,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白求恩标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期标准化技术培训班在京举行。

1.png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领导、白求恩标委会办公室人员、白研会分支机构领导及联络员,行业专家学者等40余人参会。白求恩标委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健康领域首次将红色基因融入标准化实践,为构建新时代卫生健康标准体系,弘扬白求恩精神、助力医德医风建设、推动公益服务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原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少将袁永林,原中国疾控中心(CDC)主任、中国肝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穆广态,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执行副会长陈天平,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殷强,原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蔡国军、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会长董书魁、中国标准化院研究员王金玉、中国标准出版社副编审殷爽、国军标(北京)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穆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授叶哲伟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穆广态副会长在致辞中首先代表总会表示祝贺,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欢迎,对筹备委员会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他表示,标委员的成立是白研会28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白研会将在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信息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从此开启新的历程。

他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医疗产品的创新发展、全球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在国际上发出时代强音、白求恩精神的国际化道路等,都需要标准的支撑。希望标委会在白研会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成员,结合白研会特点和各分支机构的实际需求,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在团体标准的立项评审中,多出精品,取得数量和质量双丰收,为国家标准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原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少将袁永林对标委会成立及大会成功召开表示祝贺, 并为标委员会题词:强化标准化工作,推进学习传承白求恩精神,向更高层次发展。苍劲有力的书法、字字凝结着老会长对白求恩标委会战略方向和工作要求的高瞻远瞩和殷切期盼。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决不辜负领导期望,坚决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标准化工作,打造有卓越公信力的“白求恩标委会”品牌。

陈天平执行副会长宣布了团体标准委员会成员名单。第一届委员会设名誉主委1名,首席顾问1名,高级顾问4名,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4名,秘书长1名,常务副秘书长2名,副秘书长2名,标准管理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各1名,秘书3名,常务委员21名,委员16名,成员来自白研会、国家标准委、中国标准出版社、行业友协、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秘书处设在白求恩标委会标准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与会成员一致审议通过了《团体标准委员会成员名单》及秘书处设置。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殷强作重要发言。

他指出: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迎来了历史上最具发展的机遇期,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参与推动标准化工作,将红色基因融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医学标准制定工作进行非常重要的结合,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全国卫生系统的标准化工作正在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医药卫生系统各专业领域不仅紧随医学生物技术发展,更结合人体防、救、治、康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建立行业团体标准已势在必行。同时,探索中国医药卫生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国际医药卫生标准领域互鉴交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出中国解决方案,与世界分享中国医药健康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人类。

标准化工作对全社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习总书记说:“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不断着力提升标准化发展水平,推动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与 “十五五”对接,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不断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使标准化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全国已有 1338个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和社会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其中第二产业占比最高,为69.8%,共5万多名专家参与。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呈现出加快推进与国际接轨、丰富组织形式、完善内部管理等发展态势‌。

全国卫生系统已建立24个标准化委员会,涵盖领域广泛。5月23日,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刚刚举办。今天,白研会隆重加盟全国卫生标准化体系,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白求恩标委会的成立,对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促进作用。

殷强最后表态:“我有机会参加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的标准化委员会工作,深感荣幸!今后在白研会领导下,努力推动我们的标准化工作进程。”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书魁就《标委会成立意义、工作任务及发展规划》向大会作了专题汇报。董主委首先向大会公示了白求恩研究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管理系统” 中公示通过,获批资质相关信息。

他指出:在国际竞争加剧,中国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标准不仅是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的强大支撑,标准话语权更成为全球竞争博弈的焦点。标委会立足我国健康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弘扬白求恩精神为使命,致力于构建科学、规范、创新的行业标准体系,着力增加优质标准供给,促进标准应用实施,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和推动国家产业升级、绿色转型及增强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根据发展规划,标委会在未来五年之内(2025-2030),拟发布共计140至210项团体标准,其中要包含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高水平标准。建设一支专业能力突出的团体标准化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在标准化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层次专家,成为国内卫生健康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标准化技术组织。他还对标委会和秘书处下一步14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董书魁主委的汇报获得大会一致审议通过。之后大会开启标准化技术培训环节。殷爽副编审现场培训

中国标准出版社副编审殷爽在大会现场做《团体标准的编制》培训。

殷爽老师首先对白研会能给予自己参与医学领域标准化工作机会表示感谢。希望能帮助协会把标准化工作做得更好。

她介绍了团体标准的编制方法和参与标准化的途径、方式及具体工作。其中五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1、团标优于国、行、地标高速发展:目前,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的社会团体有8000余家,有3800余家取得继续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的资格。目前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发布的团体标准超过10万余项,而现行的国家标准数量近4.5万项,可以看到团体标准化工作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和环境里。

2、要对团标定位非常清晰:团标是原创性的高质量标准,高于国行标。标准化法明确规定:团体标准技术指标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我国团体标准的研制工作关注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业态,不断促进新方法、新技术通过标准进行实施,填补专业领域空白。以高质量团体标准进行技术创新的引领工作,这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方针和目标之一。

3、团标上升国标通路已完全打开,社会团体的优培计划全面助力标准发展:2022年1月,国家十七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团体标准优质规范发展的意见》,对标准的重点领域、标准专家库的建设和社会团体培优计划和名单选择提出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及保障措施。国家要对优质社团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支持重点团体标准的采信工作,引导高质量团体标准向国际标准的转化。2023年8月国家标准委发布《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实施效果良好的团体标准可以上升成国家标准,明确打开了团体标准上升国家标准通道。

4、标准制定程序管理从严:整个研标工作非常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在每个阶段都要形成自己的目标文件,要把握每个阶段成果的目标文件的质量,最终达到团体标准文本发布的质量。如果管理松散,要求也很散漫,最终形成的标准也很难保证质量。

5、团标不仅要制定,更要有实施:2025年2月,全国十七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标准制定与实施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标准不仅要制定出来,还要实施好。谁发布、谁组织、谁实施,强调实施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叶哲伟教授在大会现场做《AI赋能医学的探索与实践》培训。

叶哲伟教授以“人工智能高维度三维分型数据库”构建及应用案例,让大家实际感受标准对技术研发和实施落地转化的重要引领作用。

叶教授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情况。之后重点介绍了自己作为骨科专家领衔的落地项目。他指出:目前医学人工智能目前还是基于数据库的学习,就是它学到什么就输出什么。但是人类的智能实际上是有创新性、适应性、交互性的,就是很多人类医生在书本上没有学到某疾病的诊治,但后来他可以慢慢通过一个阶段的创新、适应和交互,还是可以诊断、治好某种疾病。

2018年,湖北省政府拿出20亿资助人工智能战略性研究。当时分了五个方向, 医学方向由叶教授牵头,整合了武汉的高校和医疗资源,构建了高维度三维分型数据库,项目连续两年拿到了挑战杯的最高奖项,入选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第一轮项目库。传统医学影像主要集中在二维,大家到医院去看病,会发现患者拿着各种片袋,里面装着X片、核磁CT片子,医生在观片灯上面或电脑上观看二维医学信息。项目把二维升到三维空间, 让人工智能进行学习三维立体医学影像。因为大量的手术操作实际上是在三维空间完成的。在此基础上出版了《骨折三维立体分型观测》。书中所有的骨折都配备了二维码,只要扫码、并佩戴专门虚拟现实眼镜,就可在空中作三维呈现。如果没有眼镜,可以在手机上看到三维医学影像。同时构建了手术视频的数据库,对它进行标注,让人工智能学习。如学习图片,它只学习到怎么去识图。如学习视频,它就有可能学习到手术的逻辑和流程怎么去操作。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了3D手术训练系统,目标是把它翻译成六到八十个语种全球推广。针对目前高质量手术训练存在的一系列痛点提供解决方案。背后高维度数字人体工程和是全时空数字人体工程是坚实的技术基础。优点一是覆盖全流程知识体系,二是所有手术规划做到了三维立体。在现实世界中,手术一旦失败对患者医生都是灾难,而在数字世界可以反复试错训练,反复进行手术策略的预演,零试错成本。对手术要点可以进行细致展示和深度剖析,比如电钻进入骨组织以后,可以分析它的发热对骨组织的影响,另高维度医学影像在术中都可以得到很好使用,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和效率。叶教授还介绍了该系统在人工智能数字化教学模式中的精彩应用案例。

两位专家的培训内容紧贴业务实战,获得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最后,陈天平执行副会长做大会总结发言,他首先代表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再次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来宾的辛勤付出和鼎力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敬意!

他以“三个高标准”对大会做了全面总结:

一、凝聚高标准思想共识。与会领导、专家的发言高屋建瓴,深刻阐述了标准化工作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白求恩标委会的成立,顺应时代潮流、恰逢其时。大家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以高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理念,为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谋划高标准未来布局。会上围绕标准体系构建、重点领域突破、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关键议题,进行了专题授课并充分讨论,形成了清晰工作规划。未来,标委会会将结合白求恩精神研究会自身特点和实际,聚焦重点领域,分阶段推进标准研制、宣贯实施、监督评估等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加强与政府、企业、医院、科研机构、行业协会联动,形成标准化工作强大合力。

三、形成高标准责任意识。大家一致认为,标准化工作关乎行业发展命脉,各位委员的当选,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需以严谨工作态度和扎实作风,以专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共同推动标准从“纸上”落到“地上”,并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真正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指南针”和“风向标”,从而赢得行业内外的信任和尊重。

他最后说:“各位委员、同志们,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但前景光明,使命必达。让我们以今天“白求恩标委会”成立大会为起点,携手并肩、砥砺前行,共同书写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在标准化大道上的新篇章,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标准化委员会-第一届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据了解,此次新成立的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标准化委员会的标准化工作面向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全员、全生态体系开放服务,并不限于特定组织、特定专业或局部领域,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向白求恩标委会提出团体标准申请,欢迎所有意向单位踊跃报名、积极参与,标委会将满腔热忱、科学严谨、精益求精地做好服务。


来源: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摄影/编辑:胡海


上一篇:全英中华端午龙舟会开幕:英伦河畔龙舟舞 中华匠心传四方
下一篇:魁北克与佛山共启木业合作新篇章

分享到: